首先,企業需要基本的考勤制度,否則就變成了自由市場,各吹各的調,各走各的道。而且一個好的考勤制度,倡導什么,反對什么,旗幟鮮明。
很多管理者將制度與懲罰條例相等同!可是罰真的有用嗎?因為事假泛濫、出勤無法保障的企業里,不太可能有良好的績效管理,這個每天0.5分的效力可想而知,那何必要寫呢?
其次,這個考勤制度太寬松,把請事假超過20天作為一個標準?如果在北上廣深這種競爭激烈、壓力巨大的環境下,企業員工如果每月請3天以上的事假,一年請超過20天的假,那等同于跟自己作對,或者根本就不想在公司干了。相反,在高節奏高負荷度的工作環境中,企業還要在制度之外考慮更多的人性化。
再次,不要什么都扯上績效;自從中國企業開始引進了績效管理后,總是存在兩個誤區,一個是把績效考核當作和替代績效管理,這個我們以后再詳細剖析,總的來說就是把目標管理當作了下達指令和評估這兩個粗暴的動作,因此考核就成了關鍵,可從來不思考為什么效果不好?另一個是把什么都扯上績效,績效是萬能的嗎?
一個能請假超過20天的員工(排除家里有特別事宜的情況),他還在乎績效扣點分嗎?可以關聯,但不要指望績效解決所有問題,不痛不癢的績效能解決什么呢?你不如就是一個簡單的考勤條例,遲到一次100元,累計遲到每月三次的,當月考評為D;事假當然就和工資、績效核算有關了,少一天則少一天的收入了。但有這個考勤制度也要注意人性化,例如在大城市里交通擁擠,一般都會考慮15分鐘內不算遲到,或者錯峰上班;事假也要看情況,例如生病、孩子的問題等。
因為,還是那句老話,當員工不在意績效的時候,制度懲罰還有用嗎?
記得深圳有家IT企業的例子,他們從來不倡導加班,但競爭壓力以及巨大的工作量需要員工們加班。他們是這樣做的,公司的員工都知道一個條例,那就是:1、 如果您下午五點半準時下班,那就要擠上擁擠的公交,堵車,回到家也是七點左右,把時間浪費在了擁擠和路上;
2、 如果您工作到晚上七點半,那公司八點會有班車,根據您的家庭地址,送各位員工到區域的集中接送點(地鐵口或者公交站);
3、 如果您工作到晚上九點,會有可口的夜宵,是公司附近那家廣東著名老字號的茶點哦,然后十點鐘公司會有班車送您到離家最近的集中接送點;
4、 如果您工作到晚上十一點,除了夜宵外,公司的班車會送您回家,免去轉車的麻煩與疲倦。
其實她已經非常認真和努力了,但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人力資源部來解決的,公司的負責人應該明白,考勤問題泛濫,就是一個公司級的問題,再不親自抓起來,為時晚矣。
這不是危言聳聽,考勤問題、招聘問題、員工流失問題,絕對不僅僅是某個部門的工作,而是一個公司經營狀態的展露。員工在這里工作,為什么總是以各種借口來請假?可能是覺得公司沒希望,甚至請假出去面試了;可能是覺得反正就那么點收入,家里的事忙一下,不過就是扣點錢,也沒多少;可能是覺得大家都請假,也不缺我一個
所以企業應該立刻開展幾件事情:
1、 明確公司的發展目標,認清當前存在的經營問題,要么背水一戰,要么干脆解散,不要這么不死不活的;
2、考勤制定更高的目標要求,并落實到每個人頭上;往往員工工作沒勁,很大部分原因是認為自己的能力足夠應付當前的工作了;
3、 撕掉那些不痛不癢的考勤制度,重新設定公司員工的行為準則紅線,罰就要罰徹底,痛徹心扉;
4、 也不要忘了激勵,要相信員工的能動性是可以創造奇跡的。
5、 員工的問題,部門管理者首先要負起責任來,不要總是老總在抓;
6、 無論是制定目標,還是身體力行,要讓員工看到希望。
一個看似小小的考勤問題,其實是很多問題的綜合反映。
不同的企業,不同的情況;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