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學校,如果只靠鈴聲,就可以各司其職,說明校長領導有方,用不著天天訓話、表決心、摁手印,但方方面面都很好。


  我也發明過一個“白氏理論”:任何一個單位,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、打卡等紀律的時候,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。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,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。或許員工10點才來上班,并沒有趕在8點打卡,卻自覺干到第二天凌晨3點,不需要監督和催促。


     有些企業從來不考勤打卡,沒有紀律方面的要求,我們卻幾乎住在單位。到了后來強調打卡的時候,影響力就很弱了。


  當然,這四句話不僅僅是評價領導或官員,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種秩序和境界。


  《道德經》對物質和人性有很深的探索。往小處說,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;得到越多,失去越多。往大處說,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,歷朝歷代的興衰,總有特定的規律,日不落帝國也會日落。


  表面上看,當下社會競爭激烈、工作壓力大導致過度勞累,是一些干部職工英年倒下的主因。考勤系統在一些單位工作安排不科學,甚至為片面追求“政績”,無節制地給干部職工加壓,要求或變相要求他們長時間加班加點,甚至以“領導都不休假”為由壓減休假,更是深層次的原因。


  當下,一些地方和單位并未按勞動法、帶薪休假等國家法規行事。有的地方提出“5+2、白加黑”,有的縣市甚至提出“3516”工作法,即每天三小時吃飯、五小時睡覺、十六小時工作。而要求干部職工加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,有的是為了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”,有的是為了“加快招商引資”,還有的是“轉變工作方式、提振精神狀態”。在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,“疲勞戰術”被當成經驗,低效率的加班被視為作風,這不僅影響了干部職工的身體健康,也降低了工作效率,還助長了形式主義。


  無節制地要求干部職工加班,與憲法、勞動法、公務員法的要求相悖。勞動法明文規定,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,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,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。


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,我們提倡發揚無私奉獻、夙夜在公的精神,但不能以犧牲干部職工身體為代價。要合理安排工作,引入現代化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,努力保障干部職工的休息時間,保證他們有健康的體魄、飽滿的精神為黨和國家多作貢獻。


您可以返回【考勤系統】首頁或進入【資訊中心】閱讀更多資訊